兰州市科技活动周正在举办9个方面科普活动
此次活动由兰州市科学技术局、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城关区人民政府、兰州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承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阮强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启动。
此次活动由兰州市科学技术局、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城关区人民政府、兰州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承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阮强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启动。
5月24日,2025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在赛力斯五云湖会议中心启动。本次活动由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协、市社科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聚焦“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将通过“主场活动+全域联动”模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重点示范科普活动
大多数人都清楚充足睡眠是至关重要的,经典观点认为:每晚睡足 8 小时,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否则就会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容易烦躁。
掌上春城讯5月17日至23日,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期间,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结合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示范”为主题,创新推出红色剧目展演、“战壕里的石榴籽精神”主题讲座、“科普秀”流动展览“进校园
在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与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交汇之际,5月24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广东科学中心、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番禺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州科普联盟承办的广州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一区一品牌“番禺科普狂欢日”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
5月24日,北京林业大学校史馆小广场上架起了“空气炮”,孩子们在“炮火”中乐翻了天,也拉开了“科学启智 筑梦未来”2025学院路科普营的序幕。接下来4个月,小营员们将走进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启自己的科技探索之旅。
伴随着稀宇科技和阶跃星辰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开场视频,2025年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暨徐汇区科技节启动仪式昨天在漕河泾会议中心举行。
5月24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25公众开放日来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园区开放的第三年,超过1500位公众深度参与这场科普嘉年华,创新历史新高。
5月24日,日照市无人机应用技术协会开展青少年无人机科普活动,通过无人机科普教学、无人机驾驶体验、DIY等形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激发青少年对前沿科技领域的探索热情。(记者:贾中根)
“这些复杂的线圈是怎么绕制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能来这里做实验吗?”5月23日,2025全国科技活动周前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与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同主办的强磁场科普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中
B站上,“芳斯塔芙”的科普账号坐拥400万的粉丝量,芳斯塔芙,是英文fun stuff的音译,意思是“有趣的东西”。这个账号以其独特且有趣的语言,正不断吸引粉丝关注。
东胜区、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准格尔旗、杭锦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100.8兆赫;鄂托克前旗87.9兆赫;大路煤化工基地90.7兆赫
本周六将邀请吉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儿科主任庄玲伶,专题讲解“预防呼吸道疾病,助力儿童健康成长”,欢迎您收听参与。
2025年第 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我们特别策划推出了大型肿瘤防治健康公益宣传专栏——《肿瘤防治科普100问》,本周我们邀请我国肿瘤防治专家单保恩教授继续
他们眼中的数字,并非简单的符号,而是具有生命和神秘力量的实体。数字 “1” 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它被视为单一体,是所有其他数学概念的创造者,宛如宇宙万物诞生的源泉。在他们看来,宇宙中的一切,从天体的运行轨迹,到音乐的和谐旋律,都可以用数学来精准诠释。
然而,浩瀚宇宙,无奇不有,仅仅以地球生命的生存模式去定义整个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形式,是否过于狭隘呢?外星生命是否也遵循着与地球生命相同的规则,依赖水和氧气才能生存繁衍?
5月24日上午,2025年河南省科技活动周启动式在郑州科学技术馆(常西湖馆区)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等多部门联合主办,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为全省人民呈上一场精彩的全民科普盛宴。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科普法》,加强天津市科普队伍建设,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市科协开展了2025年天津科普大使聘请工作。经单位举荐、专家评议、市科协党组审议、社会公示等程序,天津体育学院中国排球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级教练张
“原来人工增雨是这样操作的”“这是现实版的‘呼风唤雨’啊”……5月23日,在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祥嘉九义校的操场上,移动气象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车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汛先知天·减灾守家园”主题科普活动正火热开展。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任达森表示,在贵州民族大学建立民族建筑教育科普基地,深入研究贵州民族建筑及其文化价值,探讨其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文化多样性、激活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